作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八大節點之一的貴州,算力規模超過50Eflops位居全國前列。為了降低企業上“云”用“算”成本,推動算力轉化為新質生產力。近期,貴州省根據算力資源現狀、產業發展及市場需求,對今年2月印發的《貴州算力券管理辦法》進行了優化,并正式發布了修訂后的《貴州算力券管理辦法》,推動算力產業高質量發展。

據了解,貴州省發布實施的新修訂《貴州算力券管理辦法》,擴大激勵范圍,將國產化算力適配服務、模型適配費用納入算力券政策補貼范圍。同時,提高激勵比例,國產化算力適配服務按適配服務金額的30%給予現金券的激勵,同一主體年度累計激勵額度不超過150萬元;模型訓練服務按實際支付模型訓練服務費用的30%給予現金券的激勵。同一主體年度累計激勵額度不超過500萬元。今年2月以來,貴州向全國發放算力劵177張,促進算力交易超過105億元。
算力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,如何讓算力賦能促進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呢?貴州持續實施“萬企融合”賦能行動,創新了“一業一鏈主一平臺”模式。在一個行業中選擇一家龍頭企業作為“鏈主”,通過構建一個平臺,帶動整個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和發展。

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行業內的鏈主企業。近年來,企業運用物聯網、5G等大數據技術不斷轉型升級,實現智能、高效生產。今年8月,企業的AI數字員工助手正式上線。這個系統內,輸入了12000多條設備故障數據和4000多條解決方案數據,通過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的訓練,可以給出現故障的設備開出精準維修單。
目前,貴州通過“萬企融合”行動已經帶動上萬家企業參與數實融合改造,覆蓋超90%的規模以上企業。如今,隨著數據中心的聚集,貴州算力規模提升,搶抓人工智能大模型快速增長的機遇,貴州聚焦煤炭、化工、新材料等八個重點行業和智慧城市、政務、文旅、農業四個重點領域,推進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應用落地。
在這個過程中,為破解中小企業大模型應用門檻高、成本高等瓶頸。最近,在貴州算力最集中的貴安新區,人工智能訓練公共服務平臺正式運行,統一對外提供算力、基礎大模型、適配訓練等服務,釋放政策紅利。
文章來源:央視網